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浏览文章
广东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 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丨理响广东
来源:www.zcpg.com.cn 时间:2024年04月11日 浏览:0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要求广东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省委十三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围绕实现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对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新广东作出具体部署,为全省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了行动方略。

改革、开放和创新,是广东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基本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从相对落后的农业省快速成长为第一经济大省和全球制造业基地,经济总量先后超越亚洲“四小龙”,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成功实现由低收入经济体向高收入经济体、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和创新是广东实现这一历史性跨越的基本动力,也是广东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成为广东的鲜明标识和显著优势。

改革有效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率先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意识形态的阻力,以价格改革和搞活流通为突破口,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率先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实践,在产权制度及股份制改革、市场体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通过不断推进各领域体制改革,形成和发展符合广东省情民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行政审批、商事登记、营商环境、要素市场化、自贸区等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注入不竭动力源泉。

开放充分激发各类资源要素潜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以及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勇气和担当,试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建立珠三角经济开放区,大力引进外资,承接来自港澳和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20世纪90年代,广东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加大对国际多元化市场的开拓力度;21世纪以来,广东适应我国加入WTO的要求,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和惯例,积极参与全球化,不断增创开放新优势。通过对外开放,广东推动了对内改革,激发了沉睡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潜力,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在更高层次上全面扩大开放,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推动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建设,加快建设贸易强省,有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注入发展新动能,开辟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空间。

创新全面筑牢发展的科技基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引擎。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星期六工程师”的出现就为广东乡镇企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1986年,广东出台全国首部技术市场管理地方性法规《广东省技术市场管理规定》,为广东技术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20世纪90年代,广东率先提出“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切实把发展科技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提出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专业镇、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载体提升创新发展能力。21世纪以来,广东着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域创新体系,在国内率先开展省部产学研结合试点,提出建设创新型广东目标,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核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率先遭受冲击的广东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1年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自主创新法规《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谋划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高水平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广东正加快成长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化能力不断增强。

迈上新征程,“三大动力”系统面临升级挑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从目标与能力、需求与现实相匹配等角度,深刻认识“三大动力”系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全面深化改革有待深入,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仍面临不少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共同富裕道路,要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建设现代文化、现代生态文明和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广东在这些领域还存在不少卡点瓶颈和短板弱项,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需要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清理现有仍服务于粗放和低质量发展的制度体制和政策规定,破除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此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还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比如,广东如何拓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多种面向,如何建设融汇本土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体、富有东方神韵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只有进一步加强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才能为制度的成熟定型和文明的养成化育扫除障碍、铺路搭桥。

开放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现代化建设需要寻求更广阔的腾挪发展空间。现代化建设不能故步自封,扩大高水平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广东要推进高水平现代化建设,必须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发展中,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仍然存在一些影响货物、人员、资金、信息、技术、数据等要素跨境流动和高效配置的障碍;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滞后于珠三角地区发展,城乡区域差距较大;全省以海定陆、向海开放发展水平和能力还有巨大提升空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市场主体、市场平台、功能性机构还不够多,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营销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制度型开放水平还不够高,参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有待提高,引领带动高水平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不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广东正处在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爬坡过坎阶段,科技自立自强水平还不够高,对现代化建设的引领支撑带动能力还不够强。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关键基础材料、基础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然突出。广东基础研究仍存在经费投入强度不够大,原始创新能力不够强,“从0到1”的突破性、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不够多等问题。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还存在不少堵点卡点,存在“转不了、不敢转、转化成本高”等突出问题。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大湾区内部创新要素流动还不够便捷,科技金融产业融合还不够充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

升级“三大动力”系统,为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强劲动力保障

迈上新征程,广东要牢牢把握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整体性跃升的目标导向和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升级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系统,再造广东发展新优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根本动力保障。

实施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广东要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谋划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摆脱粗放发展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成为广东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时代标识。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推进完善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新,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着力深化财税、金融、投资等领域改革,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体制机制,统筹资源和要素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的倾斜支持力度。要适应数字化转型大趋势,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重塑政府行政职能体系和流程体系,开展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构建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治理体系。要聚焦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双碳”目标实现、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推动文化、生态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实施高水平开放,再造发展空间新优势。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广东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牵引带动全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接续推进高水平开放,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空间。要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及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建设,在推进大湾区软硬联通上持续发力,着力加强制度和机制创新,推动要素资源在大湾区内充分流动和高效配置。携手港澳加快培育引进国际经济组织、高能级企业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提升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提升广东自贸试验区发展能级,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力深化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发挥好港澳“超级联系人”作用,加快构建以我为主、服务内外市场的一体化安全可靠产业链供应链和国际营销体系,提升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能力。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在助力大湾区建设、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联通;强化陆海统筹、山海互济,统筹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

实施高水平创新引领,再造发展动力新优势。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广东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要深化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实践路径,聚合各类创新力量,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一批颠覆性、非对称“撒手锏”技术。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携手港澳健全多层次高能级创新体系,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要坚持系统思维,聚焦科研组织、要素配置、科研评价、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加强改革探索,加快打通成果转化中的梗阻,健全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要牢牢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大机遇,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不断夯实筑牢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根基。

(作者是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返回】 【顶部】 【关闭

Copyright @ 1994-2024 www.gdqft.com 广东千福田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广东千福田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传真:0759-3388939 电邮:gdqftcpa@126.com

总部地址:湛江市赤坎区人民大道北41/43号西粤京基城首期办公楼京基大厦19楼

广州分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111-115单号建和中心10楼C之C1 联系电话:020-38094197

审计税务部:3385919、3379500 评估部:3399991、3391431 信息化部:3379506 工程造价咨询部:3379616

采购招标代理部: 3389082 所得税申报(业务指导):3385919、3379500 前台:3382964

微信服务号:千福田 微信订阅号:广东千福田

粤ICP备06030612号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